电气学院2018-2019-2第12周教学工作简报

发布者:机电学院发布时间:2019-05-21浏览次数:832


 

【周重点工作】

江苏扬子江港务有限公司交流学习

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具体安排】

教学工作:

1.电子电气员评估补考(13-15)

2.19届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准备

3.国赛技能大赛集训(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素材收集(交通类、装备制造类)(2-3个/类)

5.江苏扬子江港务有限公司交流学习(刘善平,万金华,王瑜,李玉宝,季明丽)

6. 18卓越电子技工证书辅导(周末上课)争取6月15日考一次/7月初一次,(与宗主任协商)

 

5月14日 星期二

江苏扬子江港务有限公司调研

参加人员:季明丽、刘善平、王瑜、万金华、李玉宝、王思珍(副总经理)

相关内容:专业发展调研现状;

          校企合作,学生实习;

          导师制;

          人员互派;

          学历提升;

          参观学习(散货码头)。

         (具体见通信稿)

5月15日 星期三

1.国赛技能大赛徐州训练总结会  海涵楼706

2.挑战杯训练(演讲词+演习)

周四下午2:00海涵楼706答辩;互联网+,星期五下午答辩

电子电气员评估、补考,轮机学院评估安排(曹进;杨扬)周四调研

3.手臂机器人申请捐赠(AB公司);升级改造实验室(RA认证)

4.电气学院全体会议  下午1:30全体会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习体会2019.1.24   全国1418所高职院

汇报人:马洪涛

专业群(150个)双高(高水平高职院校)

50人优质院校建设(22所)→17所南京7所有5所申报双高

(南工业,经贸,铁道,南信)

学文件改革,把握教育动态。

   国教20条

   2019政府工作报告 2019.3.5

   建设产教融合企业实施方法,2019.3.28

   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2019.3.29

   江苏海院第三次党代会,2018.12.28

创新行动计划

   广:范围  对政行企校提出正确要求

   实:内容  六大问题导向

新:举措“T+X”证书,书记融到XX

细:指标,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

专业布局规划

   ①船舶工程;电气自动化等

   ②航海、轮机、船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①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无人驾驶船舶

②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自动化码头

③其他专业-智能制造

服务学校发展战略

参与标准起草,抢占行业话语权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系统搭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学生培养体系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更具针对性,更高成效

教师制实施方案“推动”

 

5月16日 星期四

  上午8:30   行政楼201

关于首批中国海事局海船船员评估试点考场综合性整改方案(讨论稿)

 

中国海事局评估考场建设推进研讨会

海事局 韩处

江苏海院 缪校长(教务处)

 

议程:1.通报书面整改意见

2.各学院沟通交流

      3.缪校长总结

        评估场地相对集中;(航海、轮机、电气)

第一阶段★考前训练可收费(前一星期开放,学校网站公示,训练时间)

        ★监控(评估场所);教师;统筹安排;

六月份

第二阶段 2020年

韩处总结

第一阶段整改

2016版大纲学习研究,评估规范

一次通过率,最终通过率均需公示

缪: [诚信考试宣传] [监考规范]

 

本周拓展:

创造合适的环境,让每个学生主动寻找“卓越方案”

发布日期:2019-05-24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军说,他所理解的做“适合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人人卓越”,在我们这样的校园环境中,让他们健康生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因此,无论从教育的要求上,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上和我们对他们未来的路径的积极引导上,我们希望让孩子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和最健康的成长。

葛军认为,“适合的教育”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恰当地生长。只要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在各种恰当评价方式之下,其教育结果必定呈现优良效应。

教育观点:“适合的教育”从不给学生贴标签开始

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学数学怎么也学不好?孩子数学不好,难道因为逻辑思维能力有问题吗?葛军认为,因为孩子数学学不好,就认为他其他方面都不好,或者因为孩子初中数学不好,就判定他高中数学也学不好,这些理由不充分!

在葛军看来,“适合的教育”首先要客观认识孩子的差异性,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首先要消解的是以分数或者某状态下的“不行”来定位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未来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钱伟长院士考大学时“弃文从理”转而成为“中国力学之父”的例子。任何一个人,只要定了一个方向,兴趣可以慢慢培养;只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一定能够迎头赶上。

“适合的教育”有个起点: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学不进去的地方和学不进去的时候,同时也要认识到他们有学得进去的地方和学得进去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起点需要围绕“适合”调整,把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清楚,用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孩子学习。 

教育观点:选修课引导学生“找准兴趣”

葛军认为,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建立起了旨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多样性、可选择的、融通科学与人文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类别,即以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的德育课程、以思维品质为培养目标的学科课程、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综合课程。学校开设选修课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层需求,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研究方面,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兴趣在课程中生发,而不是一味靠“背书”“刷题”提分。

 教育观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适合的教育”落实到具体的目标追求就是“人人卓越”。这个“卓越”不能仅仅用分数高低来衡量,而是你选择了,努力了,有收获,跟你的潜能相匹配,你就是优秀的。比如附中的学生,数学考了90分,他可以要求修读更高级、更深的课程;也有学生即便只获得理科竞赛省级二等奖,也不失为一次很好的尝试;还有学生一直钻研理科,中途对人文学科生发了兴趣,再进一步探索,这同样值得赞许。拔尖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是人文素养厚、思维能力强、创新意识浓,培塑重点在于“为学”时的思维品质和“为人”时的综合素养。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通一体的教育环境中,让每个孩子能够感受到在这里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理解多样性,学会交流与合作。

 

审核人:李秋波            整理:季明丽       数据核对: 张舒范肖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