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学院2017-2018-2第十一周教学工作简报

发布者:机电学院发布时间:2018-05-22浏览次数:513


【本周重点工作】

期中教学检查

江苏辖区船员培训机构座谈会

南京信息学院调研

电气自动化专业3+2项目申报

【具体安排】

◆5月14日  星期一

教学工作:

1、2018毕业论文指导、毕业答辩(星期三-星期五)(就业协议)

2、期中学生座谈会(涉及教学相关教师通知相关教研室主任进行沟通)

3、维修电工考证过程中的问题逐步解决

4、南京地铁运营责任有限公司  不盖章(顶岗实习)解决办法:实训中心实习盖章

5、省技能大赛组队(三个队伍)

6、暑期培训团:海光美 印海燕 蒋文娟 李玉宝 宗许宁(加拿大苏安)

7、期中教室检查(总结)自查情况

党政联席会议     上午9:00    电气学院会议室

路书记:上周1、支部书记讲工作

2、党日活动开展较好,提高凝聚力

3、电工考证分析会

本周1、人才工程引进培养 提升 挖掘  职称评定

2、毕业季活动    师生互动

3、5.18省委组织部考察应季换届  推荐候选人

马院:上周1、“3+2”项目申报

2、维修电工考证交流分析会

      本周1、毕业论文指导  第一次答辩5.16—18

2、国培申请1人

3、万峰(外聘) 作班+讲授(实训)长期外聘

4、专利宣讲

5、5.18—21大连水上专业会议及调研

刘书记:1、404+47电本(254+48(转本)+46电本)就业协议返校

2、征兵报名

3、毕业生档案管理

4、就业三项大赛  读书节

5、班主任会议

下午1:30 “挑战杯”周三上午申报(专家)--周涛 星期三8:30开始

下午2:30 电本最后三周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秦玉华高工、季明丽】

协商、讨论计划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46人)

1、学生基础:电路基础 模电 数电 电机 工厂电气 PLC 变频 单片机 液压传动

自动检测 CAD 电力电子  工厂传电  自动控制系统   组态王(PLC仿真)

         C语言 VB课程  通信

2、PLC控制——变频通信——电机驱动——触摸屏——上位机管理

3、     通讯  无线通信  数据采集(拓展)  人工智能

星期二上午9.00:二楼会议室 航海教育 培训机构座谈会季院长参加参加

2018校信息化大赛获奖:

电气学院   印海燕  蔡亮  宗许宁 二等奖

王瑜  刘善平 万金华  三等奖

5月15日  星期二

上午9:30行政楼201

江苏辖区船员培训机构座谈会

参加人员:武汉船运交易所  各船员培训机构  江苏海院 南京航院

内容:1、评价的意见 建议

2、标准大纲

      3、考证发证

      4、持证船员

徐部长(武汉航运交易所 人才服务部 第三方)

陈院长:交通强国、船员培训 人才培养压力

1、社会对职业认可度降低,招生规模递减  学生不愿意参加

到校的学生从事船员职业不到50%  持续5—8年的更少

船岸差距小;独生子女;行业不景气

2、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的地位不凸显 需求与培养有差距

国家从人才储备的角度重视船员队伍建设落实政策

3、江苏海局的指导较到位对生源状况缺乏了解

发评估考试要求高 理论评估通过率低导致学生吸引力下降

顶层设计重要 让教师参与出题  培养学生符合企业要求

吴丽华(南通航运)

大量生源在中西部

①  庭②收入③教学困难④意愿不强(苦 累)⑤责任感降低综合素质下降

航运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1、企业深层次参与不够

2、海洋文化意识淡泊

3、考级通过率不平衡,院校骨干教师多参与

南京科技学院:

   培训的通过率不高

南京城市交通学院

   地域差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工资差距小

 [用人单位]  <两个现象;一个建议>[参加考证学生数]

1人才市场、企业招聘、10:1. 供求严重不平衡;[考取大证]

①学生从海船意愿弱:英语、理论考试难度相对较大、畏难情绪多

   工资待遇相差不大:全国部分偏远地区、省内生源少、基础薄弱

②水上专业人才培养与考证之间的匹配应有待提高、通过率是考核的重要指标

[院校、培训机构、海务局]

2考证与发证各地不平衡  师资、评估员欠缺

 教育部门创新、船员培训

③题库建设多让职业院级的骨干教师参与,多重视实践

◆5月16日  

上午8:50   赴南京信息学院调研(附调研内容及交流)

下午:论文指导及第一次答辩

◆5月17日  上午8:50  电气学院会议室1001

 期中教学检查  校检查组  王锦文 徐尊慧 徐恒

汇报教学重点工作:               马院长;《学院重点工作》

1、专业调研                   1、高水平院校申报

2、信息化大赛                 2、课程论证工作

3、省大学生创新申报           3、现代体系改革“3+2”项目申报

4、电子电气员考证             4、教学沙龙;各师示范课

5、省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

6、各师座谈会(示范课)

7、教学沙龙

8、“3+2”转段工作

9、2018届毕业生论文指导

建议:1、学校坚持政策的跟进

2、积欠考试的形式改变

      3、毕业论文撰写形式改变

      4、英语毕业清考有无

      5、2017承办全国技能大赛

      6、2018届电子电气员考证一次通过1000元奖励未兑现

 

2018年5月16号  上午8:50    南京信息学院调研

行政楼B504会议室

会议主题: 调研悉尼协议范式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创升创业教育

杜院长:国际工程教育 国际化、留学生招生

        引入到专业建设中 (工业机器人、通信、电子)

        共12个专业实施,效果较好

回归教育本位,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极大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课程委员会:存在? 优秀? 考核? 把关?(基础教育、通识教育)

知情权、选着权、监督权(学生)

展示三年中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知识组成、考核方式

课程大纲细化,学生可查阅、监督

徐处: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方案   主干课程  课程标准之间不匹配

      明确培养目的  内涵清晰  指向准确 确定目标

领导讨论、认可  培养目的,核心能力(各部门研讨)企业、校友代表引入麦可思数据分析 4个月时间

定试点专业(3个)新专业  理念培训

专业具体实施

杨院长:持续改进,尊重教师意见(课程)

       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梳理)——近30条指标区——课程梳理

                                                <核心课程>

        <课程交叉、雷同、支持度不够> 说课【3-5次】(指标点的达成)——删除、增加课程缺项

         基于现有资源的适时调整——课程标准

         (核心体力不超过3个/门)

         ☆教科研工作量才15万/专业

段院长: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4/15年招生)

        人少、学历较高(博士在读)专业负责人主持

        讨论能力指标 全员参与 有收获

王院长:教师积极性不高  教师多 专业荣誉多 年龄大

王涛

     如何引导?  先有初稿设计(质量)

马洪涛

     能力提升;持续改进?  企业(雇主)参与度

 

 

 

本周拓展: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二:市场经济中的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未来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文本就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好的推动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长效化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等教育产业;问题;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近些年来经济界和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产业化将教育与经济结合起来,符合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发展理念,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概述

1、教育产业化的含义

所谓教育产业化,主要指的是将教育当为一种特殊产业进行投入、研发和管理,按照经济市场基本规律推出产业产品,并获得对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拉动教育经济的不断增长,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和推动教育事业的长效、经济、可持续发展。

2、高等教育产业的特征

1)消费/投资双重性。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而言不仅是一种消费,其产业还直接受他们劳动力的影响产生增值效应,因而高等教育产业具有消费、投资双重属性。

2)选择性和非义务性。高等教育产业不仅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有效措施,因此,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非义务性。

3)准公共产品性。高等教育服务产品既不是私人产品,也不是公共产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其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性。

4)社会服务性。高等教育产业的产品主要为高等教育服务,因而其产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性。

二、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1、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教育产业化”模式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在制度、方法、经验等方面均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在立法制度方面,缺乏一套专门、全面、系统的高阶法律法规,导致高等教育产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实体产权不明、产业管理混乱等问题,高等教育产业市场的行业规则不清晰,缺乏充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市场竞争混乱无序,从而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影响到高等人才的培养。

2、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放开,高等教育院校不再仅仅局限于公办学校,各种民办教育院校也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系和法律制度的限制,导致公办高校在法律上的地位远远高于民办高校,甚至有些民办高校的学历文凭不受法律认可。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也导致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容易在就业、应聘、工资以及职称测评等方面受到资格限制,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性。

3、容易导致教育不均现象加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产业化容易导致部分高收益人群享受更多的政府教育经费,而低收益人群则只能享受小部分甚至不能享受政府教育经费,从而使得教育不均现象加剧,也导致人们的社会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造成社会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增大,影响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1、积极完善和创新高等教育产业制度体系

国家要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现状,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积极优化和创新高等教育产业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高等教育服务产品的市场主体化地位,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实现不同教育类型的公平性和公众性。同时,还要加强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和标准,提高高校收费标准的时效性、切实性和合理性,完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公平、公正、长效发展。

2、加强高等教育院校的产业管理

高等院校要帮助和引导全校师生积极树立高等教育服务意识和自主求学意识,让学生充分适应和接受高等教育产业所带来的市场化的教育服务模式。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办学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高校体制改革,重视和强化教师及各岗位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完善和优化职工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增强高校内部的教育水平。同时,还要积极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教育宣传,强化高校形象建设工作,提高和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使高校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公共性服务职能,促进高等教育产业的不断建设。

3、加强对高等教育产业的宏观管理

国家要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高等教育产业的法律地位,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范畴中。同时,政府还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通过设立发展特区的方式,以点带面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此外,还要积极整顿和完善高等教育产业服务市场,规范行业运行和竞争,提高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现代化、信息化、长效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各地高等院校在经营办学过程中,必须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积极开展和落实高等教育产业,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从而更好的提高教育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增强高校在资源、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综合积累,进而保障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着科学、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审核人:李秋波            整理:季明丽           数据核对:马银萍 张舒

 

 


Baidu
map